今年最火的除了直播,莫過于社區團購了。但從發展歷史看,社區團購不是今年才火的,早在2018年社區團購已經迎來了發展的小高潮。
但是隨著社區團購或者買菜的品類少、體驗差、供應鏈能力跟不上等問題,資本市場逐漸失去了對這個市場的興趣。直到2019年底,疫情爆發,社區團購這個賽道再次火熱。
互聯網大廠的目標轉向了“賣菜”,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包括拼多多、滴滴、美團、阿里等在內的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
8月,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在武漢運營后,短短2周的時間就將興盛優選一個中心倉的員工高價挖走;11月,滴滴為了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稱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
由此可見互聯網大廠對社區團購的重視,那么讓大廠們拼得你死我活的社區團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小編就帶領大家來全面的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可以理解為生鮮電商,但和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又不太一樣。
它以社區社群也就是小區微信群之類為核心戰場,團長建群后將相關優惠商品的鏈接分享到群,群員通過鏈接提前一天在平臺下單,第二天去社區團長處(團長家里或者便利店)自提,商品供應鏈及售后則由團購平臺負責。
這里面有三個角色,團購平臺、社區團長、用戶。平臺以美團、滴滴、拼多多等為主,團長以小區寶媽、社區便利店為主。
據統計團長中寶媽占比約30%,便利店占比約70%,畢竟需要一個方便存取貨的地方。
至于用戶,基本以三四線下沉市場為主。為什么呢,因為一線城市生活節奏快,注重效率,講究最短時間內送貨上門。下沉市場用戶則不同,追求性價比,哪家的菜便宜買哪家的,也能接受自提。
合作模式上,團購平臺給團長提供一條龍支持,包括商品、物流、售后。團長在自己社群里給熟人推薦商品,并收取一定的傭金。
而團長和用戶之間,基本都是熟人,買賣是基于一種鄰里之間的相互信任,團長想留住用戶,留住這份信任,就會重視商品的推薦,對產品的品質進行嚴格的把控,無形中承擔了品控的工作。
“批量、低價”是社區團購競爭的核心,只要有足夠的量,平臺就有話語權和供應商壓價,供應商大多也愿意薄利多銷獲取更多的利潤。而吊打線下商超的低價,必然幫助平臺俘獲大票用戶。
二、社區團購的優勢
首先,流量紅利、獲客成本低。和昂貴的線上流量資本相比,社區團購具有流量紅利,通過團長的社群運作自帶流量,大大的降低了獲客成本。并且社區團購模式的亮點就是強社交屬性。社區團購平臺以社區單位,用戶基本都是生活在社區周邊的鄰居,鄰里之間的信任總歸是要強于陌生人的。
其次,交付體驗好、配送成本低。落地配代替了傳統的快遞物流,降低了物流成本,且圍繞社區集采集配,供應商基本都是周邊的商家,交付體驗比電商更好、穩定性更強。
另外,運營模式輕,易于規?;瘡椭?。與需要重運營的社區柜、店+柜模式相比,省去了不少的營銷、租金和人力成本,運作模式輕、訂單操作難度相對低,易于規劃化的復制,能夠迅速在全國落地。
最后,預售模式降低了損耗。社區團購的預售模式,根據需求去備貨,降低了以往生鮮電商模式都會遇到的損耗。平臺在批量獲取訂單后,又能夠以量向上游供應商壓低成本。
三、影響社區團購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沒有什么事物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社區團購也不例外,發展到現在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今市場回暖,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實現更大的發展,以下幾個方面必須注意。
1. 供應鏈
影響社區團購第一要素的就是供應鏈。我們都知道生鮮的保質期非常的短,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但生鮮供應鏈卻極為分散,即便是生鮮B2B玩家入場,也大多是在細分品類上擁有優勢,難以支持社區團購的品類需求。
社區團購一般采取的是“低價拼團”模式,這種模式決定了商品的客單價不可能過高,要追求更高的利潤,不僅要低價拿貨還要保證商品的質量,因而生鮮供應鏈的標準化以及區域內整合能力成為社區團購發展的關鍵。
2.平臺資源組織管理能力
社區團購對于平臺的資源組織管理能力要求極強,因而哪個平臺的組織管理經驗更豐富,號召力更強,哪個平臺將來就可能獲得更大的優勢。社區團購如果只想靠規模做價差,不建設內部能力,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把用戶價值做大,都是走不遠的。
3.用戶基礎
某個地區是否適合做社區團購還要先看人口規模、終端密度、社區零售供給之間的差額、訂單密度等因素,同時還要考慮是否具有可釋放的消費能力,只有持續性的訂單濃度和出貨量,社區團購才能生存下去。
4.團長的管理
社區團購起于團長,終于供應鏈,團長與平臺的合作,是以團長能夠為平臺帶來流量為出發點的。流量是掌握在團長手中的,團長既可以和這家平臺合作,同時也可以和別的平臺合作。
團長與平臺只不過是松散的雇傭關系,一切都是向利益看齊,沒有忠誠度可言,很容易動搖。所以社區團購平臺需要加強對團長的管理,但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把用戶都納入自己的系統中,而不是停留在團長的微信群。